科技日報記者 孫明源
莊嚴的禮炮聲不絕回響,標兵如鐵骨金剛般佇立……9月3日上午,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,天安門廣場莊嚴見證盛大閱兵。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受閱部隊。
閱兵開始前,《松花江上》《在太行山上》《保衛黃河》等經過創新編排的經典曲目穿梭了時空,振奮了現場。當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奏響時,許多觀禮嘉賓不禁輕聲跟唱。
閱兵儀式開始。雄壯的軍樂聲中,習近平乘車沿著寬闊的長安街,依次檢閱徒步方隊、戰旗方隊、裝備方隊。
隨后,分列式拉開序幕——
領頭的直升機護衛著黨旗、國旗和軍旗,后面的直升機組成“80”字樣……空中護旗梯隊率先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,昭示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,國家日益繁榮昌盛、軍隊不斷發展壯大,體現歷經80年歲月滄桑、偉大的抗戰精神薪火相傳,向全世界昭告正義必勝、和平必勝、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。
空中的景觀還在牽引著人們的目光,護衛著黨旗、國旗和軍旗的儀仗方隊已雄壯踏來。
飄揚的三面旗幟,在引領著徒步方隊——
來自陸軍、海軍、空軍、火箭軍4支軍種,軍事航天部隊、網絡空間部隊、信息支援部隊、聯勤保障部隊4支兵種的徒步方隊,跟隨各自的兵種軍旗通過了天安門。其中多面軍旗是今年“八一”前夕剛剛發布的新兵種軍旗。
“看到信息支援部隊、網絡空間部隊在天安門廣場上首次亮相,我熱血沸騰。”觀禮嘉賓、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說,人民軍隊在數字戰場上的扎根布陣,讓他深刻認識到信息安全領域科技實力之緊要。
武警部隊方隊、預備役部隊方隊、民兵方隊、維和部隊方隊接續登場,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軍隊的力量體系、革命傳承與責任擔當。
伴隨著激昂的樂曲,戰旗方隊來到現場——
突擊車上,一面面戰旗飄揚如林;長安街旁,人民英雄紀念碑永恒矗立。
從八路軍、新四軍、東北抗聯、華南游擊隊等授稱單位中遴選的具有代表性的功勛榮譽旗幟,承載著我軍抗擊日寇、抵御侵略的苦難輝煌。
看到戰旗方隊,長期為烈士尋親的愛心人士、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孫嘉懌不禁流下眼淚。“這些旗幟既承載著輝煌的歷史,也凝結著沉重的過往。”孫嘉懌說,令她欣慰的是,黨和人民沒有忘記。
裝備方隊的到來震撼了大地,也揭開了人們的又一份期待——
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,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而出的。其中,多款新型裝備系首次亮相。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、高超精打、無人和反無人裝備,也都是第一次對外展示。
新型坦克、艦載機、殲擊機等新型四代裝備,按作戰模塊進行編組,展示了我軍體系作戰能力;新型無人機、定向能武器、電子干擾系統等,展示了我軍新域新質戰力;高超聲速、防空反導、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,展示了我軍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。新型洲際導彈的亮相,收獲了觀禮嘉賓的一片掌聲。
空中梯隊的到來,讓人們的目光再度引向天空——
預警指揮機、特種機、運輸機、轟炸機、加油機、殲擊機……不同機型以楔形、三角形、菱形等編隊隊形相繼穿越藍色穹頂,新型國產航空發動機呼嘯轟鳴。
空中梯隊中,有社會知名的“明星裝備”,也有不少首次公開亮相的“新面孔”,展示了我軍空中作戰力量的跨越式發展。
高度信息化、智能化是現場武器裝備最引人矚目的亮點之一。如今的中國軍隊,不僅是一支“鋼鐵洪流”,還是一條名副其實的“智慧巨龍”。
當如龍的“鐵流”從天安門前經過,上萬人、上百架飛機、數百臺地面裝備實現了整齊劃一、精準協同、米秒不差……這嚴整的行伍背后,離不開北斗定位、智能評估等系統以及模擬仿真手段支持下的刻苦訓練。
“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應肩負的時代責任。在這個科技創新發展的最好時代,我們將以實際行動與使命擔當貢獻力量。”商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說。
閱兵現場令人全情投入,目不暇接。轉眼間,活動已經來到尾聲——
這場盛事,充分彰顯了我軍捍衛國家主權、安全、發展利益,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,也表明了我國堅持正確二戰史觀,捍衛二戰勝利成果,守護公平正義的決心。
“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,就是世界和平的壓艙石。”觀禮嘉賓、中國抗日戰爭后代聯誼會(澳大利亞)會長孟京生感慨道。
同樣身處現場的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尹大勇,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染。他說:“我要把今天的所見所聞,所感知到的振奮,帶回校園,分享給孩子們!”
抗戰精神薪火相傳,創新變革再添榮光。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。全軍將士將忠實履行神圣職責,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,堅決維護國家主權、統一、領土完整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,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。
(科技日報記者 夏凡 趙衛華 崔爽 劉園園對此稿亦有貢獻)